close

    撰文者:王可育

        一七七七年九月二十三日,莫札特在母親的陪同之下,決定離開薩爾茲堡,並預計前往德國的幾個大城市以及法國巴黎,以找尋更好的工作機會。同年九月二十四日,莫札特到達旅途的第一站慕尼黑(Munich),並拜訪了當地的貴族訴請工作機會,但由於慕尼黑在當時已沒有工作職缺,莫札特於是在父親李奧波特.莫札特(Johann Georg Leopold Mozart, 1719-1787)的要求下轉而前往奧格斯堡(Augsburg),這同時也是李奧波特.莫札特的出生地。莫札特於同年十月十一日抵達奧格斯堡,他前往奧格斯堡的原因原本是為了在當地貴族所安排的音樂會上演出,但由於主辦單位無法籌募足夠的資金,音樂會只好取消;而莫札特則在奧格斯堡待了兩個禮拜後,決定繼續旅途,並於十月三十日到達曼漢(Manheim),於此地駐留到一七七八年三月十四日才又前往法國巴黎。

  

       曼漢在當時,有著全歐洲最好的管弦樂團,並受到選帝侯Karl Theodor的大力支持。此外,曼漢也是德國藝文活動的中心,其中主要推廣歷史及科學研究的的巴列丁奈特科學學會組織(Palatinate Academy of Science)有著當時全德國最豐富的畫作、雕刻以及古物研究。而著名的曼漢樂團則得名自其豐富的聲響變化,包括大小聲以及漸強即漸弱的樂曲詮釋。莫札特在一七七七年十一月四日給父親的信中提及:

   這是一個卓越且優秀的樂團。在編制上有著十到十一把小提琴、四把中提琴、兩隻雙簧管、兩支長笛、以及兩隻單簧管、兩把法國號、四把大提琴、四隻低音管、四把低音提琴、小喇叭、以及打擊樂器。

  

    莫札特在曼漢也結交了不少朋友,包括Christian Cannabich1731-1798),當時曼漢樂團的指揮,也是Johann Stamitz1717-1757)的繼承人;以及Ignaz Holzbauer1711-1783),他將莫札特引薦給選帝侯,並希望能為之在曼漢求得一職。由於選帝侯並沒有馬上決定是否要給予莫札特職位,在等待通知的同時,莫札特遂計畫與另外兩位新認識的友人一同出遊,包括當時曼漢樂團的長笛手Johann Baptist Wendling1723-1797)以及雙簧管手Friedrich Ramm1744-1811)。不幸的,選帝侯在之後婉拒了莫札特謀職的要求,而莫札特也因此需要另求其他工作來維繫生活。

  

   莫札特與Wendling一家人均交情匪淺,而Wendling為了要幫助莫札特,介紹了荷蘭商人Willem van Britten Dejong(莫札特在之後給父親的家書中稱他為「De Jean」)給莫札特認識;De Jean委託莫札特創作三首短而簡單的長笛協奏曲以及兩首長笛四重奏,並答應給予兩百基爾德(荷蘭貨幣單位)的報酬。然而,莫札特在之後卻只完成了兩首長笛協奏曲以及三首長笛四重奏,在他一七七八年二月十四日給父親的信中提及:

De Jean先生將於明天動身前往巴黎,而由於我只替他完成了兩首協奏曲以及三首四重奏,他僅支付了我九十六基爾德的報酬;但他應該要給我全部的報酬,因為這是我與Wendling的共識,而我也可以在之後再寄給他其它作品。

  

   這三首長笛四重奏包括《D大調長笛四重奏》作品二八五、《G大調長笛四重奏》作品二八五a、以及《C大調長笛四重奏》作品二八五b。而在兩首長笛協奏曲中,只有一首曲子是原本就為了長笛而創作的,亦即《G大調長笛協奏曲》作品三一三。這首作品曲幅偏長,而在技巧要求上也不簡單(這與De Jean原本的要求不符),於是De Jean又要求莫札特另外改寫此作品的第二樂章,也就是《C大調行板》作品三一五。而另一首《D大調長笛協奏曲》作品三一四是改編自莫札特稍早之前替薩爾茲堡的雙簧管家Giuseppe Ferlendis1755-1802)所譜寫的《C大調雙簧管協奏曲》。莫札特僅僅將這首雙簧管協奏曲移成D大調,並作了一些小更動以符合長笛的演奏語法。

  

   在莫札特創作的四首長笛四重奏中,第四首《A大調長笛四重奏》作品二九八原被認為是創作於莫札特旅居巴黎時,也就是他在離開曼漢之後下一個前往的城市。但現在,這部作品逐漸的被認為應該是創作於一七八六年,莫札特定居維也納時。由於這部作品使用了「quatuors d’airs dialogues」的創作手法,也就是,曲中所使用的旋律素材是來自於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而在這首作品中所借用的旋律素材,應該是莫札特至少在一七八六年才有可能聽到的,因此,這首作品的創作年代被歸認為一七八六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oyu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