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者:王可育

席格佛里德.卡格艾勒特(Sigfrid Karg-Elert, 1877-1933)原名席格佛里德.卡格(Sigfrid Karg),一八七七年出生於德國。由於父親早逝,席格佛里德從小家境清寒,但幸運的是,他在作曲上的天分很早就被發掘,靠著數份獎學金畢業自萊比錫音樂院,並於一九一九年起任教於該所學校。同年,席格佛里德也在自己原有的姓氏「卡格」(Karg)後冠上母姓「艾勒特」(Elert),以改成一個較為合適並專業的姓氏(德文中「Karg」與「棺材」同義)。


儘管卡格艾勒特的作曲範疇極廣,他特別以他的管風琴作品所著稱;同時,他也是一個技巧高超的管風琴家,並廣為英國、加拿大及美國觀眾所愛戴,但獨缺德國。事實上,他暴戾且強硬的態度著實令同時期沉穩端莊的德國人望之卻步。他的一個朋友A. Heuss如此形容他「正直、衝動、具高度警覺性,卻無法服從社會規範。簡而言之,他所表現出的一切行為就好比他並不在乎是否受到當代具影響力人士所接受。」然而,卡格艾勒特似乎也受挫於不被祖國人民所認同,並因此感到極度哀慟。這無疑的加速了他糖尿病以及神經衰弱病情的惡化,並於一九三三年逝世於萊比錫。


在卡格艾勒特的長笛作品中,共計七首作品出版,其中包括四首給長笛與鋼琴的作品、一首給長笛、單簧管、法國號與鋼琴的四重奏、內含三十首隨想曲的練習曲集以及升F小調無伴奏長笛奏鳴曲。此首升F小調「熱情」奏鳴曲創作於一九一七年八月十日,為一單樂章奏鳴曲,曲式結構可大致分為「A-B-A’-B’-A”-尾奏」各樂段。作曲家在樂譜上A段部分不時提到「熱情而強烈」以及「激動、不安、興奮」等術語,透過一連串上下行的十六分音符,進而達到緊密而激情的效果。而B段則標示「極富表情地」、「強烈而濃厚」等術語,並使用八分音符及三連音音型來緩和情緒並與A段互呈對比。樂曲中雖為單音旋律,在多處線條內卻包含了兩個聲部,演奏者除了在手指與吐音技巧上的克服外,也必須具備良好的樂曲分析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yuwang 的頭像
    koyuwang

    Flute, and nothing but the FLUTE!

    koyu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